3个月收8万件!穗网络仲裁案数量飙升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03-23 00:00:00



2014年,广州仲裁委受理的网络仲裁案件才1000多件;2016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1621件;2017年则突破7万件;2018年仅前3个月受理的网络仲裁案件就已接近8万件。


近日,广州仲裁委网络仲裁部部长钟晓东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2017年广州仲裁委受理的网络仲裁案件总标的已达到约26亿元人民币。在网络仲裁案件的构成类型中,绝大部分是近年备受热议的互联网金融纠纷。如今,一条一站式、力求全程在线完成的互联网纠纷解决生态链正在多方推动下逐渐形成。当然,诸如身份识别、电子证据防篡改、批量案件智能化处理等问题,也成为考验这一生态链如何不断走向完善的技术或法律难点。


投资人、借款人分散各地,维权成本太高

2016年8月、10月,南都记者曾连续报道注册在深圳前海、在广州珠江新城办公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爱房筹”因资金链断裂陷入逾期风波。时至今日,南都记者所在的一个数百人维权QQ群内,“爱房筹”事件中仍有大量外省投资者未能挽回损失。在逾期风波初期,南都记者曾接触一名从江苏乘飞机赶到广州协商退款的当事人,他曾表示:“后续不可能每次都请假、坐飞机过来广州维权,划不来。”在维权群内,大部分外省投资者更多的是被动观望、等待平台主动回款,或寄希望于司法机关的处置,因为“异地维权成本太高”。


在今年3月16日广州举办的一场互联网金融沙龙上,一家从事车抵贷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代表张女士讲述,她所在的P2P平台在做小额贷款过程中经常遇到借款人赖账、人车失联的情况。张女士说,互金平台的欠债人不少是外地户籍,“如果委托律师去户籍地起诉,有可能耗时几个月,最后案子执行不了,还得再亏进去一笔。”


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生逾期、坏账后,互联网金融平台委托第三方进行线下催收引发的种种问题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和诟病。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沙龙上介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数量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虚假广告宣传、债权转让、借款利率、争议管辖等问题引发了大量纠纷。早在2017年12月底,国家监管部门就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最迟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验收以及后续备案登记工作。国家不断出台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政策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互联网金融市场将走向规范有序,监管将成常态化。


在互联网金融界,上述时间节点被视为互金平台备案验收的“大限”,相关整改要求也被视为一场“合规风暴”。“监管趋严,互金平台肯定不能像以前用粗暴的方式解决纠纷,要回到法律框架内。”方颂认为,互联网金融纠纷目前最适合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仲裁。


广州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快速增长

方颂称,互联网金融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原被告都不在同一个地方,所有证据都是电子的、虚拟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法院审理模式处理互联网纠纷,相关电子证据还要去打印、公证,光打印费、公证费就可能超过了案件标的本身。针对互联网金融纠纷小额、分散、跨地域、案件多发的行业特点,方颂认为需要有一个从头到尾全部在线上解决纠纷的机制。


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挂牌成立。该法院实行“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互联网纠纷案件”,当事人足不出户,可在线完成起诉、立案、调解、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等全部司法流程,让当事人低成本、高效率解决互联网纠纷成为现实。2018年初广州市“两会”期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勇曾透露,广州正推动在海珠区琶洲互联网聚集区设立互联网法庭,未来条件成熟也可能申请设立互联网法院。


广州仲裁委网络仲裁部部长钟晓东在上述沙龙上介绍,网络仲裁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资源提供仲裁服务的网上争议解决方法,仲裁的全部或主要程序(包括立案、受理、审理到裁决、送达等)都在网上进行。广州仲裁委从2014年开始就涉足网络仲裁领域,一开始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处理方式,2014年广州仲裁委受理的网络仲裁案件才1000多件。但随着“互联网+仲裁”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以及互联网金融纠纷的多发,至2016年广州仲裁委受理的网络仲裁案件已经达到11621件;2017年这一数字飙升至7万件;2018年仅前3个月受理的网络仲裁案件就已经接近8万件,“快要超过广州仲裁委2017年所有案件数量的总和。”


据钟晓东介绍,近两年快速增长的网络仲裁案件中,绝大部分属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纠纷,“增长最多的是消费贷和现金贷案件,这类产品特别火爆,但不良率奇高。”钟晓东称,上述案件标的额都不高,金额在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平均只有1000元左右。2017年,广州仲裁委受理的网络仲裁案件总标的已达到约26亿元人民币。钟晓东认为,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监管的日益趋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开始选择网络仲裁这种合法合规的方式来解决贷款纠纷。


仍有多个法律、技术难点待克服完善

立案、仲裁开庭、作出裁决、送达都可通过网络进行,互联网纠纷通过网络仲裁方式解决,的确能给当事人带来极大便利。但在实践中,仅有仲裁机构一家具备相关在线解决纠纷的法律、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形成一条一站式、全程在线进行的纠纷解决生态链。钟晓东表示,一条完整、成熟网络仲裁生态链的搭建,需要互联网活动的多个参与方共同推进。对此,业界仍面临着诸如身份识别、电子证据第三方存证、数据防篡改、电子送达、数据开放对接等多个难点。


据悉,在网络仲裁链条的前端,广州仲裁委已经与电子合同供应商法大大等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了战略合作,让相应的电子合同、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在网络仲裁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度。


实行线上仲裁开庭时,当事人的身份怎么验证?相关仲裁文书如何电子送达,才能产生法律效力?钟晓东介绍,这些法律和技术问题,业界不是这几年才研究,“有些问题甚至已经研究了十几年,真的很难。”


正是网络仲裁的各参与方对电子证据、电子送达、身份认证等问题的不遗余力的研究探讨、解决,网络仲裁这一模式才逐渐得到各市场主体的认同,网络仲裁案件成功仲裁的数量才不断攀升。钟晓东认为,随着互联网纠纷一站式线上解决生态链各个节点的不断携手推进,以及法律、技术难点的不断突破改进,针对大批量、类型化的互联网金融纠纷,将完全可以实现智能化网络仲裁,可以对批量案件进行高效、快速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