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电子合同调研报告研讨会召开,填补电子合同研究领域空白

来源:法大大 发布时间:2017-09-20 00:00:00

      9月19日,由法大大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电子证据研究中心协办的“2017年电子合同高峰论坛暨中国首部电子合同调研报告研讨”在北京召开。会上针对18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内部研讨会上发布的中国首部《电子合同法律应用与发展调研报告》(下简称《报告》)展开深入讨论。


6de95f23bc7c47a8b963dbc9534b49d7.png


      作为中国第一部获批出版的专业级电子合同调研成果,《报告》有效填补了中国在电子合同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为电子合同在国内大规模落地应用提供了客观、系统、可行的多样化建议。


     《报告》主编之一王立梅教授表示,中国电子合同发展起步晚,但起点高,电子合同应用方兴未艾。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国内与电子合同相关的法律、政策、研究依然比较匮乏,行业标准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司法机构、学术机构、平台服务商都在摸索中前行。正是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一部全面、系统的调研分析报告的诞生尤为重要,为电子合同在国内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依据。


      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家力出席19日论坛并做开幕致辞。他表示,互联网时代,法律的融合有了更多实现方式,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Lawtech(法律科技)拥有更肥沃的成长土壤,电子合同就是Lawtech的一种典型应用。在国内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下,电子合同应用需求也必然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法大大创始人兼CEO黄翔认为,互联网场景下的契约生态不仅需要政策的推动支持,也需要更多科技的支撑参与。以电子合同为例,远程身份认证、云存储等技术的不断完善、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中对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的合同解决方案需求,以及从政策层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对电子合同的重点提及,都将刺激未来几年市场对电子合同这一最新法律科技解决方案的大量需求。“电子合同会成为未来商业活动的一项基础设施,为商业的有序进行提供契约保障。”


      尽管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已在许多法院审判、仲裁案件中被认可,但就目前中国的整体市场接受度而言,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工信部赛迪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表示,使用习惯和传统观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的不断升级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像区块链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电子合同的防篡改,在证据的固化、存证上提供更强的保障。


      纵观国内市场应用现状,不难发现电子合同已在慢慢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是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电子合同在网贷、在线旅游、制造零售等行业已成为合规“标配”。


      进入2017年以来,携程、阿里巴巴、统一等大型企业开始对接电子合同平台,为企业信息化转型助力。携程副总裁杨钦表示,传统纸质合同与当下商业需求无疑难以匹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管是从合规化建设,还是从企业降耗提效的角度,电子合同的推行都会成为“刚需”,只是目前市场对于这种“刚需”还没有足够认识和了解。


      在19日举行的研讨上,与会嘉宾还就“电子证据判断的新挑战与司法裁判的创新”、“企业法务如何利用电子合同提升法务效率并强化合规保障”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为电子合同的实用落地及行业痛点解决方案提出更多可行性建议。


3d5c368693734364bc740fd29ae91a76.png

△ 赠书仪式


cebd084d13094c83b81741365108244a.png


△ 圆桌对话


想全维度快速了解电子合同,请点击下载电子合同白皮书: https://www.fadada.com/brochure/